武汉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郑州亚源科技雨水收集模块运输方便发往全国各地
2019-04-03
经过两年多的改造和建设,湖北武汉的青山区和汉阳四新片区两个海绵城市的试点片区共计288项工程主体完工,初步实现海绵城市的“呼吸吐纳”功能。
雪后初霁,地面上却不见一点积水,家住青山区110社区的李先生很高兴:“海绵城市还真管事儿!以前一有雨雪,这里就成了泥巴路!”不远处的南干渠游园经过改造后,园内新增了植草沟、雨水花园和下沉式绿地,雨水先流入这些低洼汇水区,再导入园内水池,与市政排水管连通,园内道路也变成了鹅卵石、透水砖路面,一盆水泼上去,几秒钟就被“喝完”了。
“这是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工程,占地3.84平方公里,包含社区、学校、市政道路、城市管渠、公园绿地、城市水系共78个子项。”施工方武钢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公司副书记周海介绍。
南干渠“海绵改造”工程的开展,正是武汉市大力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个缩影。2015年4月,武汉成为首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当年10月,武汉确定青山区和汉阳四新片区为重点试点区域。
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南干渠生态示范区为代表的青山旧城改造试点区,重在将海绵城市改造与老旧社区改造二合一。在青山区工业二路附近的兴达花园,除了将人行路面和停车场道路换成透水铺装,将绿地改造成低凹下沉式绿地外,还结合居民需求,将小区原有的污水管道由直径200毫米换成300毫米,并对居民家中的出水管进行疏通。施工人员介绍,每个小区内都设置了不少蓄水模块,将部分雨水储存其中,循环利用。
占地17.43平方公里的汉阳四新片区则是以新区的身份加入海绵城市建设,处处体现“海绵理念”。作为汉阳地区较大的排水泵站,四新泵站俨然一座城市公园。成排的树木、全覆盖的草坪,站区内雨水可以得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武汉市城建委海绵城市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山和汉阳四新片区的海绵城市改造范围为38.5平方公里,占武汉市中心城区面积的4.4%。按照武汉海绵城市建设三步走计划,至2020年,武汉中心城区20%的面积将实现海绵化,至203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80%。
郑州亚源海绵城市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雨水收集、存储、利用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公司坐落于商都古城—郑州。
这里有全国极其便利的交通条件。京广陇海两条黄金交通线在这里交织,距机场高铁分别20公里,为物流及客源输送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要素。
紧握市场大势,在行业变革中引领潮流。亚源人充分研究中国水资源的状况:一方面淡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另一方面宝贵的雨水资源白白流失,甚至造成城市雨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公司现生产亚源塑料检查井,雨水收集系统模块,hdpe中空缠绕管,雨水渗透渠,三格化粪池,旱厕改造,截污挂篮装置厂家销售价格。
渗、滞、蓄、净、用、排
(一)生态海绵城市--渗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自然生态也面临严峻的失衡。城市路面硬化,到处都是不透水材料铺装,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硬化不透水路面汇集到市政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而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用各种路面、地面透水铺装材料使其城市路面自然渗透,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二)生态海绵城市---滞
其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例如,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通过“滞”,可以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具体形式总结为三种:雨水花园、生态滞留池、渗透池、人工湿地。
(三)生态海绵城市---蓄
即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短时间内水汇集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而当下海绵城市蓄水环节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地下蓄水样式多样,总体常用形式有两种: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
(四)生态海绵城市---净
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都能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因此,应该蓄起来,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城市中。雨水净化系统根据区域环境不同从而设置不同的净化体系,根据城市现状可将区域环境大体分为三类:居住区雨水收集净化、工业区雨水收集净化、市政公共区域雨水收集净化。根据这个三种区域环境可设置不同的雨水净化环节,而现阶段较为熟悉的净化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
(五)生态海绵城市---用
在经过土壤渗滤净化、人工湿地净化、生物处理多层净化之后的雨水要尽可能被利用,不管是丰水地区还是缺水地区,都应该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不仅能缓解洪涝灾害,收集的水资源还可以进行利用,如将停车场上面的雨水收集净化后用于洗车等。我们应该通过“渗”涵养,通过“蓄”把水留在原地,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
(六)生态海绵城市---排
是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有些城市因为降雨过多导致内涝。这就必须要采取人工措施,把雨水排掉。
当雨峰值过大的时候,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经过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区、渗透池净化之后蓄起来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绿化灌溉、日常生活,一部分经过渗透补给地下水,多余的部分就经市政管网排进河流。不仅降低了雨水峰值过高时出现积水的几率,也减少了第一时间对水源的直接污染。
产品概述:
亚源PP雨水模块采用聚丙烯(PP)为原料,采用一次性注塑成型工艺生产而成,产品具有无毒无污染,耐酸耐碱,经久耐用,耐老化强等特点。PP雨水模块长期在水中不会析出任何有害物质污染雨水,因此被广泛应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雨水收集存储池,单个模块采用相互拼接的方法,运输方便施工简单,后期维护成本低。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