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模块雨水收集蓄水池前段预处理设备弃流过滤装置的工作原理
PP模块雨水收集系统中,蓄水池前段的弃流过滤装置(也叫截污弃流井、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主要作用是去除初期雨水携带的大颗粒杂质、漂浮物,并将污染最严重的初期径流“弃掉”,保证进入蓄水池的雨水水质相对较好。
它的工作原理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1. 弃流阶段(截流初期雨水)
- 降雨初期,雨水径流中含有较多的灰尘、泥沙、树叶、油污等污染物。
- 弃流过滤装置内设有弃流机构(常见有浮球式、翻板式、活塞式等)。
- 初期雨水流入时,装置内的流量或液位达到设定值前,弃流口保持开启,将受污染的雨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渗滤系统,不进入蓄水池。
2. 过滤阶段(中后期雨水进入系统)
- 当降雨量达到设定阈值(比如累计雨量 3~5 mm 后),弃流机构动作,关闭弃流口。
- 后续较清洁的雨水被导入过滤单元(一般为不锈钢滤网、PP 滤网或砂石过滤层)。
- 水流经过滤网时,大颗粒悬浮物被截留,过滤后的雨水再进入 PP 模块蓄水池。
3. 自清洁与排污
- 部分弃流过滤装置设计有反冲洗或排污口。
- 当滤网截留的杂质过多导致压差增大时,可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开启排污阀,利用雨水或自来水反冲清洗滤网,确保过滤效果。
4. 结构组成(典型)
- 进水口
- 弃流阀/机构(浮球、翻板等)
- 滤网/过滤层
- 弃流出口(接污水管)
- 净水出口(接蓄水池)
- 排污/反冲洗口
💡 简单理解:
弃流过滤装置就像雨水收集系统的“守门人”,先把最脏的“头一批客人”(初期雨水)拒之门外,剩下的雨水再经过“安检”(过滤),才允许进入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