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亚源海绵城市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13303828425

雨水收集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厂家

郑州亚源海绵城市雨水利用科技有限公司

新闻中心

服务热线

13303828425

应用解决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应用解决方案<

新闻资讯

又是一年清明节

来源:亚源海绵城市  发表时间:2015-04-05

  

    古人有云,祭祀大地,报天地覆载之德;祭祀祖先,报先辈养育庇佑之恩。又是一年清明节,让我们一起纪念逝去的给排水大师们。

顾康乐(1901-1999)

        给水排水工程专家,我国给水排水专业的创始人之一,在给排水届享有“北陶南顾”之誉。长期致力于市政卫生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我国创办并讲授市政工程课程的第一位教授。他撰写的《沟渠工程学》等是我国第一套市政工程专业大学教材。主持了上海、洛阳、兰州等数十个工业大城市的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为我国城市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18年毕业于苏州工业学校。
192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
1925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市政卫生专业,获硕士学位。
1925—1945年任上海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教授。
1945—1949年任上海市工务局总工程师。
1949—1954年任上海市城市建设局总工程师、技术处副处长。
1954—1956年任上海市给水排水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1956—1967年任建筑工程部北京给水排水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1972—1979年任国家建设委员会城市建设局技术顾问。
1979—1982年任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副局长。

 

过祖源(1905-未知)

       无锡人,给水排水专家,我国给排水与环境科学开拓人之一。早年从事水利工程和卫生工程工作,为创建和开拓中国早期的卫生工程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首先推动了我国给水排水设计工作,组织编制了中国第一个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草案)及给水排水定型设计与标准设计,其后又开拓了水污染防治科学研究工作,并在开创环境保护科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905年4月5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八士乡。
1922年毕业于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科。
1922—1927年任天津顺直水利委员会助理工程师。
1928—1929年任汉口水利工程局副工程师、水文科科长。
1930—1931年任江西华洋义赈会水利工程师、复提处主任。
1931—1932年任上海市国民政府水灾救济委员会视察工程师。
1932—1934年在南京任卫生署中央卫生实验院环境卫生系工程师。
1934—1935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学习,获土木工程硕士。
1936—1938年在南京任卫生署中央卫生实验院卫生工程系主任。
1938—1939年在长沙、桂林和贵阳等地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卫生工程指导员。
1940—1946年在重庆任卫生署中央卫生实验院卫生工程室简任技正兼主任。
1946—1947年任天津市政府卫生工程处主任。
1947—1949年任天津市工务局副局长、局长。
1950—1952年任天津市卫生工程局总工程师。
1952—1954年任天津市市政工程局特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兼天津市建设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土木系教授。
1954—1956年任城市建设部给水排水设计院一级工程师、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1956—1958年任城市建设部勘察设计局副局长。
1958—1973年任建筑工程部市政工程研究所所长,其中1966-1971年在北京市给排水研究所情报室工作。
1973—1980年任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市政工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1980—1984年任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
1984年任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技术顾问。


陶葆楷(1906-1992)

      无锡人。1929年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3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卫生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土木系主任。建国后,历北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土木系主任、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给水排水工程和环境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在给排水届享有“北陶南顾”之誉,是我国现代给水排水工程教育的创始人之一。
1906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26年毕业于清华学堂。
1929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
1930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获卫生工程硕士学位。
1930-1931年在德国柏林理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
1931-1936年任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
1936-1938年任南京卫生署高级工程师兼公共卫生工程研究班教务主任。
1938-1940年任昆明西南联大土木系教授。
1940-1946年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兼土木系主任。
1946-1948年任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土木系主任并代理工学院院长。
194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访问研究半年,任台湾大学土木系教授。
1949-1950年任广州岭南大学教授。
1950-1952年任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系教授,兼任卫生工程系主任。
1952-1954年任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给水排水教研室主任。
1954-1956年任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土木系副主任。
1957-1959年任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兼系主任。
1960-1966年任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教授兼系主任。
1981-1983年任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


顾夏声(1918.5-2012.2)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无锡人,1918年5月生,1941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48年获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卫生工程科学硕士学位。1949年回国,先后在国立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曾兼任国家教委环境工程教材委员会主任委员、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给水排水与环境工程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政府给水排水顾问、北京土建学会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会顾问、建设部《土木建筑大辞典》常务编委及《城镇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卷》主编、《环境工程手册》编委会主任、英国国际技术开发季刊编委等。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理论,提出对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等废水的新工艺,研究成果被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和“国家环境保护较佳实用技术”,提出的二相UASB工艺对于处理含硫酸盐废水的发展前景以及废水经酸化后,用自养型硫细菌进行生物脱硫,然后进行甲烷发酵和硫回收的新工艺,是对含高硫酸盐有机废水治理技术的重大突破。在国内外首次提出UASB反应器内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模型和颗粒污泥形成机理的“晶核生长”学说,由此找出了培养颗粒污泥的优化条件和关键技术。顾曾编写和合编了多部高质量教材,其中三部分别获得国家教委和建设部优秀教材奖。


钟淳昌(1920.10-2010.4)

       上海市人。1944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1945年9月任杭州市工务局工务科技士;1946年11月任上海市公用事业局沪西自来水设计处帮工程师;1949年5月任上海市公用局市自来水公司基建科工程师;1954年10月任建设部给水排水设计院上海分院和兰州分院设计室主任;1957年7月任上海市政院技术室、给水室副主任;1960年3月任华东市政设计院设计室主任工程师;1978年5月始任上海市政院副总工程师。1990年7月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3月光荣退休。钟淳昌同志长期从事给水工程的规划、科研和设计工作,六十余年来,曾组织主持全国300余项给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以其在专业理论、科研开发和工程设计的独特造诣和丰富工程经验,成为我国给水专业领域的一代宗师,具有极高的威望。其中“杭州市赤山埠水厂”获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上海长桥水厂扩建工程”获国家优秀设计一等奖。主编和发表了各类专著和重要论文,主要专著包括《城市给水排水概述》、《斜板斜管沉淀池》和《净水厂设计》等,在国内外给水工程领域取得了重大反响,成为我国给水工程设计的重要技术指南。同时,主审《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的《城市给水》分册和《专用机械》分册,为给水工程的设计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他作为《给水排水》杂志的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顾问,为我国给水技术的推广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傅文德(1926-2012)

       山东青州人。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卫生工程专业,曾在中央卫生部和北京给水排水设计院工作。1958年到建筑工程部给水排水设计院兰州分院(现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工作。历任副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副院长兼副总工程师、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问总工程师。主持给排水工程项目120多项,其中重点工程26项,有9项工程设计荣获国家或省、部级优秀设计奖。主持并审定过多项科技成果和工程设计。主审的《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获全国优秀图书奖,执笔撰写的《高浊度水净化技术的研究与展望》经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评选为优秀论文;主编的《高浊度给水工程》一书是国际上第一本关于该领域的专著,获建设部优秀图书奖。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建设部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张忠祥(1933-2014)

        浙江宁波人,1959年赴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院深造,专攻工业废水处理技术,1963年毕业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进中国建筑科学院市政工程研究所工作(后改为“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历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及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大学党委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及江湾区(后改为杨树浦区)人大代表。北京市专家顾问团环境资源组组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生在第一线从事卫生工程、市政工程及环境工程方向的科研工作,涉及面颇广,涵盖了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应用基础、环境管理、环境标准、环境规划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理论意义,曾被政府聘请为香港排水计划的专家顾问及上海市苏州河综合整治专家顾问。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及其说明,是我国第一部废水综合排放标准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主编或参编了《水污染控制手册》、《城市污水土地处理手册》、《城市污水稳定塘处理手册》、《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等著作。
        给排水先辈,还有许多许多……
        夫环境者,环我之境也,社会自然,万类群生。自混沌开,文明造,环境人伦,日用不知,相依万载而同存。泰西工业革命以降,人力长而天堑消,人欲所之,无往不胜。是以贪无厌,傲日增,年月所累,遮天蔽日,川原失色,流毒生灵,终祸躬身。故而临险知难,坎蹇始艮,天地之心,一阳来复,环境之贵,右而无争。
        斯人已乘黄鹤去,辉煌前程待后人。让我们接过先辈旗帜,志把未来担当,为新世纪的给排水事业共同努力!